广德论坛重点推荐网站
 
 
推荐线路 旅游指南 推介视频 摄影图库 互动专区
【乡镇活动公告】 【乡镇网站入口】 东亭乡 卢村乡 四合乡 杨滩乡 柏垫镇
     活动动态
     景区景点
     线路推介
     祠山文化
     视频欣赏
     摄影图库
     南部乡村
     旅游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张渤信仰习俗的文化内涵及意义(二)
发表时间:2013-07-05 15:06:30  采编:旅心  点击热度:4994  

二、祀张祭仪《跳五猖》的形式与内容

张渤治水事迹传承千年,在我国广袤的东南地域,早已形成为一种民间民俗文化事象。那么,其信仰仪式中到底蕴含、传承着哪些古代文化信息。因历史的变迁与湮沉,大多祀张祭仪今已不知所以。这里仅以至今仍在传流的《跳五猖》为例,试作说明,或可见一斑。

《跳五猖》是郎溪县梅诸镇周家村祠山神会祀张的祭仪,《建平存稿》中已有多处记载。广、郎两县实即一地,跳猖祀仪是祠山文化的重要内容。

《跳五猖》全仪共有十三神身。其中东、西、南、北、中央五神是正身,称五猖神或五方神。全仪以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构筑,五正身按五行属性配以五色和占位。五行配以天干,即是东方甲乙,属木。其神面具及服饰等,均施以绿色或青色为主。南方丙丁,属火,施以红色为主。西方庚辛,属金,白色为主。北方壬癸,属水,黑色为主。中央戊己,属土,黄色为主。五神五色、五方,属性分明。道士、和尚、土地、判官是四副身。另有值路、小生各两神脚,统称十三身。除此,尚有叉将、持牌、执旗、抬象征祠山张渤的“神刹”等神脚若干名。《跳五猖》的锣鼓极具胥河沿岸特色,称“大、小锣鼓”。其演奏,各按演跳不同进程交替使用。全仪由门司(旧时当地称阴阳生)主祀。

此仪文化大革命开始,完全中断。1993年元月2日第一次恢复演出,主要演有四个阵式。演出前十张方桌按子午连轴线,分阴阳两边摆放于空阔的地上。门司手执竹杖“隔马”,领全堂队伍在鞭炮、锣鼓声中,浩浩荡荡进入表演场地,称“入坛”。入坛后各身按阴、阳两边,分立于桌上。中央神占正北位,祠山神刹占正南位。东方、南方两神占东位,属阳;西方、北方两神占西位,属阴。判官占东北位(属立春),和尚占东南位(属立夏),属阳;道士占西南位(属立秋),土地占西北位(属立冬),属阴。一年四季,均有神属。

九身占位后,村民向祠山神刹祀祭。叉将跑坛演<天下太平阵>。接着奏“祈神小锣鼓”,门司右手挥动 “隔马”跑坛,同时口中念文、武请神咒,分别向五正身、四副身祈请临坛。他神门司均为文请,惟请动判官为武请。当门司请动判官时,判官蹬桌,手指门司,脚踝与手腕处铜铃啷啷作响,威武逼人。请毕,由周族年长德高者首向南向正位祠山神刹祭奠,门司口念祈文、磔鸡、烧纸。年长德高者祭拜神刹后,向神逐一敬酒,以示请神虔诚。

全仪四个阵式是:

一、破神场收灾降福阵。众神临坛,斩魃去邪,收灾降福。道士下桌入坛,顺中央神位方向,绕坛至正南祠山神位,拜祠山神刹香案。再至中央神前礼拜。拜毕至和尚位,邀请和尚。和尚入坛,道士归位。和尚循道士拜式,绕坛拜祠山、中央神,再请土地;土地请判官,判官、土地戏逗对舞。然后判官请东方,土地退坛;东方请南方,南方请西方,西方请北方,北方请中央。如此循环进退演跳,称“邀请”。请毕,四副身向五正身跳“朝礼舞”,舞毕各自归位。道士、和尚拜香案,五正身依次持刀舞。整个舞段,和尚独舞最为瞩目。“转轱辘”(身段)洒脱圆润,舒展活泼。和尚、判官,一文一武,一驰一张,一阴一阳,对比鲜明。正身所舞刀式有分刀式、云手式、对檔式、比试式等。

二、双行五谷丰登阵。祈拜祠山,阴阳燮理,大帝赐丰。道士、和尚分由正北中央神位两侧,双行入坛,至正南拜祠山神刹香案,拜别退坛。随之东、南两神由中央神两侧出,拜神刹香案、退坛;西北两神出,拜香案,退坛。最后中央神入坛,绕坛拜香案。以上各神逐一敬拜祠山,均为向祠山大神祈求当年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社会和谐。

三、单行双别龙门阵。大帝庇荫,诸神同贺,感恩帝佑。众神齐集,向祠山大帝共贺。按“破神场”次序,道士先入坛,绕坛一周后,拜香案。接着领和尚出;和尚领土地;土地领判官;判官领东方;东方领南方;南方领西方;西方领北方。各身绕坛,需一一向中央神“架扇”或“架刀”,作相邀状,以示尊下。待九身都登坛后,按先后次序,每三身一组,走“梳辫子”步法绕坛后,逐一退坛。

四、拜香位敬上阵。众神祈毕,拜辞祠山,一一回归。众神为当地祈帝佑安后,拜别祠山帝。道士拜神刹香案,绕坛后领和尚入坛。两身对舞后,道士退出坛外;和尚拜香案后,绕坛领土地入坛。对舞后,和尚退坛。如是,土地领判官;判官领东方;东方领南方;南方领西方,西方领北方,北方领中央。中央神拜神刹香案后,独舞退坛。

在激越的锣鼓、火铳、鞭炮声中,全仪结束。

这一仪式原来还有驱祟安宅的<显架式了愿阵>(包括全堂队伍游乡活动)这次未有演出。

这次恢复演出,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相比:猖神演跳部分技艺已有失缺,如各神的刀式;因时代不同,祭仪氛围淡薄;村民情绪虽高,乡间原有祀张习俗也已淡忘;大锣鼓(又称“十二番锣鼓”)演奏不完整,小锣鼓(“跳菩萨锣鼓”)伴奏使用更少,管弦乐至今仍未能恢复。但幸传承老人周际奎等当时的努力,此仪终未湮灭。


  互动链接: 点击进入发表评论和感想! (近期开通)
去广论发表我的看法 | 打印 | 关闭
 
乡镇有约 | 视频专题
活动动态 | 滚动更新
文艺晚会 | 精彩呈现
图片精选 | 美好瞬间
互动专区 | 网友评论
联合主办:广德县委宣传部 广德论坛 © 版权所有 2013.06
技术支持单位:广德世纪万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