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振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秋,金兵大举南侵。十一月,金兀术率十万军马从建康经溧水、广德、安吉直扑临安。十二月辛已金兵陷广德军,岳飞率八百将士,尾随跟踪,孤军深入广德境内,要击金兵,擒大将王权,俘签军首领四十余人,斫人头一千二百一十六级,重挫金兵,取得了六战六捷的胜利,一举扭转了抗金战场一败再败的被动局面,极大地鼓舞了南宋军民的士气,为保卫江南人民的和平安宁,奠定赵氏半壁江山创造了条件,也为他实现“精忠报国”的理想,作出了良好的开端。
岳飞在广德的军事活动,前后半年多,足迹遍及全县各地。根据一九八一年的全县地名普查和一九八四至一九八五年的文物普查,发现岳飞军事活动遗迹有营盘山、钟村、扎寨圩、扬令圩、金沙寺(今名金山寺)、武穆寨、岳寨遗踪、牛头山战场、洗马涧、箭穿卡、梅将军殿、苦岭关等什余处;以军行活动命名的地名有箭穿村、戈场、岳飞沟、岳飞岭、念母岭、掷草塘、瞧旗村、演操堂、跑马岗、将军山(二处)、架鼓山等十多处。后世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的建筑物有岳王庙、岳王祠等。八百多年后的今天,有些遗址仍历历在口。
扎寨圩
扎寨圩,岳家军营寨,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横山西南麓,宋时广德军军治(今桃州)前往建平(今郎溪县)的古道旁。在这里登山远眺,山丘连绵,林木丛生;远山如黛,峰峦如屏。回眸广德山城,宝塔巍巍,市井繁华,溪水绕城;耳畔钟鼓阵阵。扼守此寨,既可察城内金兵的虚实,又可进攻或防守侵犯之敌,实乃战略要地。
此寨是中央高、四周低的上圩子。纵70米,横80米左右。现已长满小松树。圩埂全系杂土堆筑,内高约2米,外高5—6米。圩外为宽约2米、深1.5米的环圩沟堑。从东北角至西南角,有三个宽1.5米左右的出入口。
据清光绪七年《广德州志》载:“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十二月辛己,金人陷广德军,兀术自广德破临安,飞自建康 (今南京)要击广德军界,六战皆捷;驻军钟村,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又据明冯梦桢《重修天寿寺碑记》“岳飞为防金人窃据天寿寺塔,登窥虚实”,曾以火矢焚毁塔顶及各层飞檐。
此寨圩现保存完好。
扬令圩
扬令圩,俗称大营盘,岳武穆扬揭令旗指挥督战处。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芜杭路南侧的西关村第三村民组的窑山上。其东有明清时代的社稷坛,南为清溪乡星火行政村的七房村。远看如磨盘状的土台,四周台壁高度不等,东南而最矮处 1.5米,西而最高处2.5米左右。台而平整,呈不等六角形,约 2600平方米,沿边缘筑有40厘米高的土圩子。台上放眼,县城内外一目了然。
据明万历《广德州志》载:“岳飞追逐金人,扬揭令旗,率众于此故名。”又引《宋史》:“飞至洪州,以红罗为帜,上刺‘岳’字;又偿植‘岳’字旗于抚州城门,贼畏不敢犯。”此言扬揭令旗盖本此也”。此遗迹的完好存在以及史料的记载,充分说明岳飞打出“岳”字旗独立成军,并成为南宋抗金战场的主力,建立起辉煌的业绩是始于广德。
在建国前保甲制统治时,遗址所在地属凤井乡扬令保(今清溪乡星火村),保以圩名。建国后农业合作化时期,在钱村和十房村相交处的粮长河上筑一石坝,名为扬令坝,仍以此圩而名,足见岳飞的抗金业绩深入人心,其爱国精神千古流芳。
草场圩
草场圩,习称营盘圈,为岳家军屯马处。位于县城西1公里,西关街北侧。西北距扎寨圩1.5公里,西南距扬令圩1.5公里。与明代李得中修《广德州志》所记相符。其东与横山中学隔田相望。遗址为面向东南的土台,高2米许。正而及左右,沿边缘筑近40厘米高的土圩,可作防卫掩体;后方开掘一条深1.2米、宽2米的横沟,以切断山坡水流。整体呈接口朝上的畚箕形。面积1800平方米左右。
据《宋史》记载,其时金兵盘踞在城内,四乡被掳掠一空。岳飞驻军钟村,军无见粮,马无草料。但岳家军纪律严明,将士忍饥不敢扰民,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官兵同吃野菜,军马靠放牧喂养,对人民秋毫无犯,深受老百姓的爱戴、拥护和支持,终于取得了六战六捷的胜利。